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

Josef Albers & James Turrell



Josef Albers:他不給你關於顏色規則 - 他給你的工具來解開他認為色彩的魔力。


James Turrell通常我們睜著眼,卻對光視而不見,這提醒了我,我們必須要有不同的觀看方式。



1)    這兩位藝術家各自的創作背景與創作媒介

James Turrell

1943年出生,在魁克教家庭長大,使得任何人都能與上帝直接接觸、反對任何形式的戰爭和暴力、主張和平主義與宗教自由等等教義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,航空工程師父親啟發了他對飛行的興趣,在16歲取得飛行執照,有機會以不同角度觀看世界。
大學期間修習心理學與數學,開始研究人是如何用視覺資訊,構築對世界的認知。

創作媒介:光線,空間。

Joself Albers

出生在博特羅普,威斯特法倫,德國於1888年。從1905-8他學習成為布倫一名教師,去任教小學周圍威斯特法倫兒童從1908年到1913年。在這個時候,他教的一切-閱讀,寫作和算術

是美國「繪畫抽象以後的抽象」及「歐普藝術」(OP Art)的先驅,他曾就讀柏林、埃森和慕尼黑的藝術學校;1920年轉到包浩斯(Bauhaus),並於1923-1933年間受聘為包浩斯學校的教師。1933年後移居美國,任教於北卡羅來納州

1920年,阿爾伯斯就讀於著名的魏瑪包豪斯學校,集中在建築,美術和手工藝的現代整合。在這裡,阿爾伯斯集中在玻璃上繪畫,並採取了初步的過程中按方向 Johannes Itten


Stained glass window, Otte House, Berlin 1921-2 ©
 The Josef and Anni Albers Foundation / Artists Rights Society (ARS), New York



2) 這兩位藝術家如何在作品中進行色彩的探究

James Turrell的作品通常不採用原色,都是以單色為主。Josef Albers的作品則至少採用三種以上的顏色,並且不侷限在同一色系的搭配。

Josef Albers一開始作彩繪玻璃,運用蒙太奇(組織、結構)手法進行創作,後來進行用手繪的方式進行色塊組構,試圖達到透明度的效果。

一貫追求有系統、有秩序、實驗性、簡潔的構成,呈現色彩與直線間的精確呼應關係,他所表現的重心在追求形與形間、色和色間的關係與平衡。在理性的幾何硬框中隱然帶有感性的意圖,表現暖色與寒色、寒色與寒色相比鄰所產生的聚散與前後推移的空間感。

運用簡潔的造型,完全專注於探討畫面內在的造形與色彩的相互關係與均衡,追求形與形間,色與色間的關係,他的作品是一種方形連續圖案,這些方形的圖案與色彩造成微妙的關係,造形本身產生一種「位移」的效應。

3) 比較這兩位藝術家的創作過程與展出方式

James Turrell通常我們睜著眼,卻對光視而不見,這提醒了我,我們必須要有不同的觀看方式。

用光線跟空間還有環境作連結,配合環境和自己擅長的創作方式。
用光線模糊空間的界線,打破空間感。因為我們是以視覺感官為主,他用大量光線資訊進入我們眼睛,創造出擬真的空間,讓我們無法分辨虛時空間的差別。
運用光線有時候產生自然、曖昧空間,因為是比較感官的刺激,人進入空間後直接的感受是感性的。

Josef Albers 研究色彩和幾何間帶給人的感覺以及色彩的透明度,因為色塊比較銳利會讓人感覺手法比較理性,但是因為色彩是由藝術家決定,是一個感性的過程。

兩個人的創作都有經過色彩和光線的演算,作品的呈現還是需要經過個人的經驗轉換,Josef過去的包浩斯背景以及玻璃窗創作和James在火山的地景研究,讓這些作品不會因為那些制式的數據而輕易的被取代。









「火山口計劃」
藝術家在火山洞裡挖掘地道和房間,至今建構出24件藝術作品,包含能用肉眼觀測的天文景象的觀測台,以及利用自然資源,模糊感官潤枝的藝術裝置等。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